《學習如何學習》書摘

好好專注學習,並好好犒賞自己!



這本書是芭芭拉.歐克莉Barbara Oakley專門給青少年閱讀的學習法,為《青少年學會學》(Learning How to Learm for Youth)課程的搭配讀本,其中一些學習的理論結合心理學與神經科學,以較深入淺出的方法介紹給大家,而且會結合很多小實作讓讀者練習,非常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讀者以實際的操作加強練習歷程,練習最重要的除了了解背後的理論,不外乎就是實際地付出行動了,才得以在大腦建立新的連結。

另外,在Coursera也有16支、各5分鐘的短片,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大腦喜歡這樣學》(A Mind fot Numbers)一書中的自學策略。本篇分享幾個重要的論點,複雜的神經學理論可以再找書來閱讀。

"A Mind fot Numbers" Core messages
  • 番茄鐘練習法:進入專注模式
「番茄鐘工作法」是1980年代後期,弗朗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Cirillo)所開發的時間整理方法。 二十五分鐘內,只專注在目前正在進行的事項,並用五分鐘時間專心休息,並再次以二十五分鐘為單位,專注於一件事情的方法。 為了做到時間整理,最必要的便是改變「習慣」。

Step1:關閉一切會讓你分心的事物-手機、電視、音樂、朋友。
Step2:計時器設定25 mins。
Step3:開始工作,盡可能專注於一個任務→別在意自己是否完成了任務,盡力去做就是了。(有些人喜歡會發出滴答聲的計時器,提醒自己時間正在一分一秒流逝,可以保持專注)
Step4:最棒的部分。25 mins後開始犒賞自己→要從事完全不同於原本任務,可讓自己大腦放鬆的方式,為發散模式時間。

重點:一次只能執行一個任務,關鍵在於全然專注的時刻,可以反覆執行多次。

*現在也有Flat tomato APP可以運用了,好處可以記錄您運用番茄鐘工作使用的紀錄,是否有被其他干擾打斷,但若要避免在使用APP的過程分散了注意力,還是去買個單純的計時器吧。

  • 拖延病
一但開始拖延,就可能把時間用光。可能未來得花更多時間練習,才可將新學到的概念牢牢繫在大腦中,如果把時間都用光,不僅無法建立學習架構,還要浪費力氣為結果擔心,變成雙輸。不要想太多,開始做就對了!

  • 刻意練習
積極解決問題或親自從事活動,才能創造腦連結。查看問題的解答或觀察別人練習,能讓您踏上學習新東西的第一步。但光是這麼做,並無法建立起自己的腦連結。

別浪費太多時間在你已經知道的簡單事物上。透過「刻意練習」可形成並強化腦連結組,是專注、反覆地處理某概念中比較困難的部分。

「交錯」是產生專家腦連結組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在某個主題範圍內切換,可以讓你對這個主題有全面的認識,你的神經元最終會串連起來,最終會獲得一塊完整的「拼圖」。

練習積極回想與自我對話。進行自我測試,或者找別人考考你。

練習把重要概念用自己的理解教身邊的人。試著不看筆記做這件事,這事強化腦連結最好的方法,也能使自己了解知識存在著那些缺口。

網路世代,您也可以在TED找到很多短片自學,喬許.考夫曼 (Josh Kaufman )就提出,只要20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

"只要 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 "- 喬許.考夫曼 (Josh Kaufman ) TEDxCSU

  • 不想學習的藉口 VS. 如何啟動學習動機
1. 沒有時間:如何不願意花時間解決問題,讓自己從更從容的步調專注閱讀,便無法產生新的神經連結。*長出新連結是學習的唯一方式,只是迅速瀏覽內容,不會讓訊息進入腦中。
2. 缺乏想像力:創造比喻和古怪的圖像來幫助記憶。越年輕,越富有想像力喔!
3. 學的東西沒有用:學到的東西或許不常在生活中派上用場,但是學一個新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智狀態。學新的東西也提供了資源,讓我們可以利用比喻將概念轉化到生活。
4. 老師上課時超級無聊:老師教的是事實與概念,我們必須想出對自己有意義的故事,才能記住這些概念。自己才是學習的「關鍵」。
  • 如何做筆記
書中提到手寫的筆記比打字完成更好呢。即使手寫的字跡很難看,也能習成關鍵概念的腦連結組。如果只是用打字記下所聽見的東西,這些話語流進頁面時並不會創造出連結組,耳朵進、手裡出,並沒有深刻的腦活動。如果有手寫困難,可以放慢打字的速度,以便總結關鍵概念,而非只是將聽見的東西用鍵盤打出來。

但是,如果用手寫紀錄,就必須思考寫在紙上的東西,如果在睡前複習筆記,睡著之後神經連結會更有效率。

**做筆記的方法:在頁面接近頁底約1/3的地方劃出一條線,在較大的頁面寫下最初的筆記。接下來複習時在較小部分寫出簡短的重點,然後移開視線,看看能否回想起這些重點→自我測試,練習拉出這些連結。

筆記就是挑出重點,可以加以複習和強化腦連結。

  • 社群學習
1. 在就學時找到真正讓你感興趣的事情,例如參加社團,如果沒有就跟學校要求。
2. 和別人合作,跟有創造力的人交朋友,就能啟發自己腦中的點子。
3. 盡可能讓學習變得積極'有動力。實踐從書裡學到的知識,也嘗試去閱讀、蒐集相關的資料來幫助理解。
4. 為大腦拍拍手,可以想像有無數個微電腦一起為你工作。
5. 跨專業的學習:某個領域的學習經驗,可能在別人的領域中提供更多的想法。

  • 學習的自我覺察
1. 每個人的學習狀況都不同,成為自己的學習科學家很重要,找出對自己有用與無用的學習型態。
2. 可以再不同的地方用功,這樣,即使考試地點在讀書的房間,注意力也可以適應得很好。
3. 使用各種感官學習:眼睛、耳朵、手、鼻子....
4. 睡眠很重要,可以建立新的圖處連結還可以沖掉毒素。
5. 先吃你的青蛙。從困難的材料開始處理,必要時就可以休息,利用發散模式來工作。
6. 每天設定固定的停工時間,工作時可更專注。
  • 心理學專業名詞
  1. 積極學習:主動的學習,或實際做一些可以活化學習的事。觀察別人、查看解答或閱讀某些內容都能協助你展開學習的歷程,但這對於建立自己的學習神經構造無太大幫助,只有積極運用這些學習材料,才能建立強大的腦連結。
  2. 積極回想:完全不靠眼前的筆記或書本來提示,而是靠自己努力回想起某個概念。光是回想正在學的關鍵概念,就是了解他們最好的方法。
  3. 健忘:沒有能力記住生活中的新事實或事件。
  4. 認知負荷:是指使用於工作記憶中的心智力量。如果有過重的認知負荷,是因為在同一時間面對太多的新資訊,導致無法順利吸收。
  5. 刻意練習:專注於對你來說最困難的事情,相反的是「懶惰學習」,也就是反覆練習那些對我們來說最簡單的事情。
  6. 事實記憶/Semantic Memory:用「事實」來指稱比較抽象的記憶類型。「事實」比「圖像」更難儲存於長期記憶中(屬於常識的長期記憶為「語意」記憶,例如顏色名稱、重要節慶的日期、人生學到的一些基本事實)。
  7. 交錯:練習你正設法學習的事物的不同面向,這樣就可以了解不同技巧之間的差異,運用久了就會知道如何在合適的時機選擇合適的技巧。
  8. 長期記憶:就像大腦裡的置物櫃,用來長期儲存記憶的空間。可以將大量資訊儲存在長期記憶中。腦連結組就儲存於長期記憶。
  9. 圖像記憶/Episodic Memory:指稱涉及圖像的記憶類型,比事實記憶更容易儲存在你的長期記憶之中,也稱為事件記憶。
  10. 工作記憶:是大腦的暫存空間。可以將工作記憶想像成只有四隻手臂的章魚,因為一次只能在工作記憶中抓住大約4個項目。工作記憶的「手臂」能伸進長期記憶哩,抓取已經創造出來的腦連結組。
《學習如何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


CONVERSATION

0 意見:

張貼留言

Comments system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