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小孩迷迭香 作者Michelle認為簡單生活的意義不是「失去」,而是「擁有」。 我們常常因為家中的雜物太多而浪費了很多整理的時間且分散了許多生活中的注意力。每天丟一物,可以不再因為雜物過多而耗費許多時間,在經過雜物減量的清爽空間中生活,腦袋會變得逐漸清醒,心情也可以沉澱下來。如果不知道要丟什麼時,丟掉一張不重要的收據也可以。 放手時,要想著「現在」。執行雜物減量時,心中會漸漸確定自己「物品取捨」的基準。以做者來說,就是「使用的頻率」:一定得使用的物品頻率,其實出乎預料的少。 養成成固定一日丟一物的習慣後,慢慢能夠不受未來與過去影響,憑直覺決定該捨棄的事物。相對的,外出時看到物品時,也能夠憑直覺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這件物品,這是因為在捨物的過程,直覺力也磨練得更加敏感所致。 未來在購物時,也會更確定自己是否需要該物品,最好到實體店面看過食物在做決定,也可以產生珍惜該物的情感,而不隨便捨棄又再購賣新的物品。購物也可以建立「固定班底」的習慣,就不需要再與其它款式比較,如果確定商品很好,反之可從網路上找更便宜的店家購買,久了就不會再發生「買了卻不好穿」的後悔經驗。 當您在購物過程經過越仔細地思考(使用頻率、品質與價格的比較),就可以對該物品產生更多的情感連結與增加使用頻率,而不會輕易地再購買新的物品。 作者建議可從以下方法試試看: 從沒太多想法的個人物件或家中角落,由小處至大處開始執行(如錢包、包包、文具用品區、選關、洗手台、書架、廚房等)。 設定理想的生活藍圖。 布置出可以順利清理的環境,別急著在短時間內完成。 記錄所有捨棄的雜物,善用手機的相機功能進行紀錄。 定期大掃除,順便總檢查。 學習珍惜物品,改變丟棄物品與購物的心態。 同樣的,一日丟一物也可以用在電腦桌面、學習與社交群組: 電腦桌面可每天永久刪除一個不再用到的檔案,讓桌面維持整齊可增加做事的效率。 學習也是,過去不需要的學習檔案也可以丟掉,當學習真正內化後,其實不需要太多的檔案資料,也是一個可以檢視自己學習歷程的方法。 社交群組也是,定期整理不必要的Line群組或臉書社團,都可以幫助我們過濾掉很多不必要的雜訊喔! ************************ 因我也很喜歡花卉,特別分享「如何用花卉妝點家裡」的章節,生活中總有很多不同幸福的指標可以帶來不同的樂趣。 作者提及因為在自然環境中長大,即使後來到都市生活,只要家中有自然元素就會感到放鬆。花卉可為人帶來豐富的情緒,還會進一步想將花卉周遭整理乾淨,非常奇妙。 當花卉進入到生活後,就失去了添購雜貨的慾望。以花卉為中心思考家中布置時,就不會想再購買太多的雜貨了。 而隨著花季,對於不同豐富色調與季節氛圍的花卉會有不同的期待,例如:炎熱的夏季就選擇涼爽的水藍色、秋季就選擇結出果實的類型。可以到花市裡花少少的金額購買簡單的花束,就可以為家裡增添不同的氛圍。 而我本身喜歡自己栽種花卉,窗台簡單的盆栽在不同季節往往自成不同的風景,偶爾也可以收割花卉與果實,如只是毫不起眼的藍小孩迷迭香,小拇指大小的花卉也非常美麗精巧。 有時,路邊的野花也有著無形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總是奧妙而充滿驚奇:) 《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書本封面,摘自博客來官網 書中內頁,摘自博客來官網,作者的家非常簡潔! 作者之部落格「愉悅的日子」 博客來《一日丟一物得簡單生活提案》書籍連結 其他極簡生活主義者的部落格 《簡樸生活的實踐者》 極簡生活主義者Country Carver's Blog: Be more with less
Comments system
Translator
搜尋此網誌
Popular Posts
網誌存檔
文章分類
- Food & Recipes (52)
- Atomy's Products (44)
- 投資理財 (30)
- 生活理念 (27)
- 經營Q&A (24)
- 穗穗日記 (19)
- 美食地圖 (12)
- 艾多美介紹 (12)
- Digital Business (9)
- 植物介紹 (7)
- Reading (6)
- 行旅篇 (4)
關於我
是個喜愛學習新事物的臨床心理師與ACP園藝治療師,認識艾多美後,希望能連結心理學專業、對植物的認識與回歸“好好生活”的理念,不定期分享關於產品心得與生活點滴給大家。
加上有個喜愛創造美食的碩士生妹妹,會分享些簡單易上手的美食特輯與食譜,食譜與照片皆為自創,請勿隨意轉用。
願這兒的美與善能帶給您祝福,歡迎留言交流。也歡迎對網路創業有興趣的您與我們聯繫。如果想得知最新消息,歡迎參考粉絲專頁:D
My Personal FB Pages
Like us
聯絡我們
Vistor
總網頁瀏覽量
356885
Leave us a message~
- 是的,是使用再生紙! - 12/25/2019 - Atomy created by Eleanor
- 製造過程不添加螢光劑,而是原本再生紙材料... 再生紙 再生紙 再生紙 - 12/21/2019 - Anonymous
- 謝謝您,一起加油! - 11/29/2019 - Atomy created by Eleanor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