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習慣成自然”這事

腳踏車到終點的指標,來回共20km.

日常生活中總有各種大大小小的習慣:吃東西的習慣、理財的習慣、生活的習慣、運動的習慣、學習的習慣.......。您知道習慣要花多養成嗎?什麼是好或壞的習慣呢?


這兩天幫忙辦教育訓練,講師是認識多年的學長。見到學長,不禁問他:你怎麼瘦這麼多?
幫忙訂便當時,學長說別幫我訂喔,我不吃中餐,一天只吃早餐(一杯濃咖啡)和晚餐......

為什麼他瘦這麼多?我對學長的印象可是他超會煮美食與享受生活呢。

學長分享,原來是他吸收太好,雖然之前也有幾乎每天固定固定走路萬步或10km的慢跑習慣,但在體重超重的情況下,運動反而造成反效果,對於膝蓋的損傷極大,因此他不得不減重了。

於是他慢慢調整習慣,變成早餐只喝喝咖啡,中午不進食,晚餐會與家人一同進餐。1-2年下來瘦了10kg以上。

我問他,真的不用幫你訂中午的便當嗎?他說不用阿,我真的不吃,並開玩笑道:妳是不是覺得我快成仙了啊?

哈哈哈!其實我能體會這過程,因為其實之前其實滿流行斷食法,也就是一天有一餐斷食,或一週內有幾天斷食,斷時期間只能補充水分。對很多人來說,斷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都養成了三餐要定時定量的習慣,也許肚子不餓,但我們習慣跟自己說,時間到了該吃飯了。

而一開始斷食,真的會有飢餓難耐的感覺.....但習慣了,或運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例如肚子餓時,喝點水或黑咖啡,去忙其他的事情,讓自己不要想到飢餓),其實斷食並沒有這麼困難。

從學長身上,發現他已經將斷食成生活的習慣了。而啟動行為改變的因子,就是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因為體重而讓膝蓋持續受傷下去了!

我最近也慢慢體會到什麼是習慣成自然,因為很清楚知道自己冬天時因為不喜歡被冷風吹頭,無法一直在戶外運動,但夏天到了,我可以慢跑加騎腳踏車。原本來回20km的腳踏車道對我來說有點遠,但成自然後,我一小時內可騎完,甚至現在還可騎完腳踏車後,再到400m的操場慢走多圈和小跑一兩圈。或者說,當習慣成自然後,會發現自己的體力突然被提升了,原來有些事情經由練習是可以達到的!

習慣成自然這件事情真的很奇妙,我們必須先知道這個習慣養成的動機為何?例如正面的運動可以增進健康,負面的持續咬指甲可能會讓指甲很醜且吃進很多細菌......   提升好習慣養成與改掉壞習慣的過程,我們必須先問問自己,什麼是好習慣,什麼是壞習慣?才有辦法驅動自己去做出一些改變。

養成習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大腦真是奇妙,可以藉由動機啟動自我監控,進而改變外在行為。這些都是大腦隱而未見、鞏固特定神經迴路的歷程喔!

(為保護個人隱私,案例故事經過改寫)

想了解更仔細的習慣養成之於大腦迴路的建立,可以看看這篇以神經心理學為基礎探討習慣養成的文章:“積習可改”

文章重點提要 
■大腦中有許多神經元彼此之間有激發或抑制的特定關係,不斷重複某行為可以讓神經區域間的連結發展成穩定的神經迴路,即是「習慣的養成」。 
■檢視並重複正向經驗有助於建立好習慣、打斷刺激線索和反應之間的連結有助於破解壞習慣。但要注意:好、壞習慣是以事件的後果與個人價值觀來定義,並無標準答案。 
■神經心理學運用腦科學知識了解人的行為,強調基因與環境都會影響大腦功能,探索認知與情緒的關聯,個人知識、經驗和行動技能,都是引發動機與產生行為變化的基礎。 
美妙的藍天~

CONVERSATION

0 意見:

張貼留言

Comments system

Back
to top